每讀李斯的這篇文章,總是忍不住掩卷嘆息,感觸良多.

    李斯,戰國時楚人,曾跟從荀卿學習帝王之術,學成之後,入秦,求為秦相呂不韋舍人.不韋賢之,任以為郎.秦王政十年時,因韓國使客說秦鑿涇水,欲藉此疲憊秦力,以達到使秦勿東伐的目的.因此宗室大臣便請奏秦王逐客.李斯也在其中.於是他便上了這篇"諌逐客書".

   李斯並非泛泛說客,他工書法文字,以小篆名世.擅文辭,為文瑰麗,氣勢奔放.在這篇文章裡,他首先提到秦王的先祖是如何廣納各國人才,上下一起努力,好不容易從一個化外之邦逐漸富強起來.再來反駁逐客之議是如何荒謬不智,如果非本國人不用,那麼外國進口的舶來品,諸如樂器,食物,衣服,一切民生用品,是否也該摒棄?所有脫卸蠻夷之邦的文化學習,也該停止.最後他以高山大海來比喻,帝王應有寬大心胸,以成就偉業.以免人才流失,弱了秦國,富了它國.

   秦王被說服了,改變主意,取消逐客令,將他追回,並復其官,用其謀,終併天下.霸業成就之後,秦王政變成了秦始皇,以李斯為相,納其言,廢封建,置群縣,定律令,築長城,北卻匈奴,焚書坑儒,一步步鞏固皇帝的權力.可惜帝國的榮景並未能如始皇所願,千秋萬世地延續下去.始皇十二年,在沙丘崩殂,李斯被趙高一番軟硬兼施的言詞所逼,擬了假詔書,賜太子扶蘇死,別立少子胡亥.

   讀史至此,我總忍不住想,扶蘇若非那樣怯懦不智,願意聽從部屬建議,回去一探究竟,歷史是否會改寫?事實上,他不辨真假,接到一紙假詔書,教他死他就死了.

   所有的阻礙都除去之後,擅長指鹿為馬的趙高便開始專權,胡亥早在他掌控之中,唯一的顧忌便是李斯,他們是當時矯詔的共謀.於是他在胡二世面前誣指李斯謀反,言聽計從的胡亥便將李斯下獄,最後腰斬於咸陽市.臨刑前,李斯與其子抱頭痛哭,他說他好想和他兒子再牽著狗,一起去追獵狡兔.可惜這樣的願望永遠不可能實現了.皇帝將他腰斬之後,還將他的三族都除滅.

   李斯自楚入秦,必是充滿了理想,他輔佐秦王政,幫助秦國統一天下,也成就了自己的榮華,但我想他作夢也沒想到,最後他的生命也斷送在秦國.他命運的轉捩點就在那封諌書,是那諌書引起了秦王政對他的重視,是那封諌書導引他飛快地踏上成功之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何等風光.但這樣的成功正是日後導致他毀滅的緣由.我常思索,他臨刑前的淚水,是否包含著悔恨?後悔自己曾寫過這篇建言.如果他不曾起意反駁逐客令,如果他順從逐客令,就此離開秦國,他往後的命運恐怕將會大不同.姑不論秦王政失去了他,是否還能成就霸業,至少,或許他就不會有這樣悲慘的下場;或許,他那平凡的,與其子共享天倫之樂的願望,就不會那樣遙不可及.

   又或者,他後悔的是沒能早早除掉趙高,在權力的競逐中落在下風,才會被害慘死?會不會他想起的是當年他大權在握時,那些無辜被他坑害的人,他們的驚恐無助,或許更甚於他當時的痛苦?

   每次讀歷史,總會引發"如果當時不怎麼樣,是否就不會怎麼樣"的思索,就像回顧來時路,人生的交叉路口總會有不同的選擇,不同的選擇就會有不同的結果.當然我們也不能排除不同的選擇可能也會有相同的結果,但我們總是忍不住要感嘆,忍不住要追悔,如果........可能就不會........最後我忍不住要懷疑,歷史的教訓對人類究竟有多少用處?前車若真可鑑,為什麼不同的人總是犯同樣的錯,同樣的人在不同的時間也可能犯同樣的錯?

   李斯,他曾覺得自己錯了嗎?

陳約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帝耶和華創造天地的第一天,便創造了光.祂看光是好的,便將光和暗分開了,於是有了白天與黑夜的分別.物體被光照射便產生陰影,沒有光就沒有陰影,沒有光就沒有生命.只要是視線正常的人都能清楚分辨"光"和"影",但這樣的自然現象,卻直到十五世紀之後才逐漸被西洋畫家仔細表現在繪畫上.雕刻是立體的,繪畫是平面的,如何在平面上產生立體的感覺,只有運用透視法及光影的變化.畫家們仔細觀察自然界的事物, 以精湛的技巧將光影變化描繪在畫板上,於是平面的二度空間變成了立體的三度空間,畫中世界頓時鮮明了起來,無論是人物的肌膚,毛髮,表情,甚至木材,珠寶,金屬,石材皆逼真到令人忍不住要驚呼:畫?畫在哪裡?

   我總以為,欣賞一幅美麗的畫作,細細品味,是一件美好的事,美的感動可以提昇心靈的層次與品味.十五世紀的畫家曾繪出令人激賞的作品,例如楊.凡.艾克(Jan.van Eyck)的"阿諾芬克的婚禮"就是其中的傑作之一.牆上的凸鏡將有限的空間巧妙延伸,透過鏡子,我們看到新人的背影,以及他們所面對的房間的另一頭,以此"畫中畫"的手法,增添畫面的深度與趣味.更令人嘖嘖稱奇的是,鏡子邊緣還有十幅小畫藏在小小的圓形玻璃裡.不仔細看,很容易忽略.這樣的畫技,真教人拍案驚奇.他還擅長以深色的背景凸顯人物的存在,那幅"戴頭巾的男子",頭上鮮紅色的巨大頭巾直逼觀者眼前,教人看一眼就難以忘記.到了十七世紀的林布蘭特(Rembrandt)也常將這樣的手法運用在他的肖像畫裡,他的許多自畫像,以及"托比特和安娜",皆是以深暗背景突顯主題,既烘托了人物,又增添了劇情效果與畫面感染力.

    我們或許不是畫家,平常不會仔細地觀察自然界中光影的變化,但時常欣賞美麗的畫作可以培養觀察力與鑑賞力.光是好的,它蘊育了生命,也是美的根源.

陳約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敲下去

敲下去

因為他冒出頭來

不可以

不可以

絕不讓雲霧撥開

用力拉

向下扯

將他拖向地獄.

 

哎呀呀

這究竟是什麼道理?

管它的!

反正大家都這麼做

我就一定不會有錯.

 

敲下去

敲下去

因為他冒出頭來

圍起來

圍起來

絕不讓他跑出去

哼哼哼

看是我們厲害還是你!

陳約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Sep 07 Fri 2012 15:37
  • 影子

 

我把我的影子給你

如果你沒有.

我把我的影子給你

如果你只有一個.

不要客氣

我什麼都沒有

只有影子很多.

 

我把我的影子給你

如果你羨慕我.

 

我的影子密密麻麻

              重重疊疊

              形狀各異

或在前 或在後

或在左 或在右.

 

我把我的影子給你

或許你也有很多

但一定和我的不同.

 

我把我的影子給你

不要客氣

我什麼都沒有

就是影子很多.

陳約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倚在桌邊

望著窗外

樹上的麻雀

像是一顆顆小芝麻.

為什麼

這路如此寬廣

你們偏要追踩我的尾巴?

 

我坐在樹上

望著窗內

桌上的芝麻

像是一隻隻小麻雀

為什麼

白頭翁不住喧囂地問

小麻雀餓肚子的叫聲

真有那麼悅耳嗎?

 

 

 

陳約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